新城控股9亿元中票落地:年内第二笔融资背后的三重信号2025年9月25日,新城控股(601155.SH)宣布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规模9亿元,这是其年内境内市场第二笔成功落地的债券融资。此次发行不仅展现了企业自身的融资韧性,更折射出当前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的微妙变化。# 一、发行核心要素解析此次中期票据发行呈现出"低利率、强担保、高认购"的特点。根据公告披露,该债券期限5年,票面利率3.29%,认购倍数达1.5倍,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资金用途明确指向债务置换,即置换此前用于偿还"22新城控股MTN002"的自有资金,形成债务的良性循环。对比今年8月发行的第一期中期票据,两笔融资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期规模10亿元,票面利率仅2.68%,认购倍数更高达2.28倍。这种利率差异可能与市场资金面波动、近期房企融资规模增加等因素相关,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两期债券均获得中债增全额担保,这一"国家队"背书极大增强了投资者信心,也是其能够实现低利率发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融资战略的双重布局新城控股今年的融资动作呈现境内外协同推进的特征。境内市场除两期中票外,公司还拥有150亿元中期票据注册额度,为后续融资预留了空间;境外市场方面,新城发展(新城控股母公司)已于6月和9月分别发行3亿美元高级无抵押债券和1.6亿美元优先担保票据,其中6月发行的债券更是近三年民营房企重启境外资本市场融资的"首单"。这种双轨制融资策略成效显著。从融资成本看,境内融资成本控制在3.3%以下,而境外美元债利率则高达11.88%,反映出两个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显著差异。从资金用途看,境内融资主要用于债务置换和项目开发,境外融资则侧重于现有债务偿还,形成了互补的资金调配体系。西南证券研报指出,新城控股商业板块的抗周期韧性为其融资提供了坚实支撑,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8.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4元,稳健的财务表现获得了市场认可。# 三、行业意义与未来挑战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新城控股的融资突破具有示范意义。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3808.9亿元,同比微增0.8%,但8月单月融资额553.1亿元,同比下降4.3%,显示行业融资环境仍存在波动。在此背景下,新城控股年内四笔融资(境内两笔、境外两笔)的成功发行,为民营房企融资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优质房企融资端的畅通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减轻偿债压力的同时修复行业信心。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已于今年6月将新城发展评级展望上调至正面,印证了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认可。不过,挑战依然存在。从财务数据看,截至2025年6月末,新城控股资产总计9382.52亿元,负债合计7985.77亿元,资产负债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尽管公司通过融资置换缓解了短期压力,但长期仍需依赖销售回款和资产优化来改善财务结构。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房企应结合销售拿地情况提前筹划现金流,积极利用多渠道融资政策拓展资金来源。对于投资者而言,新城控股的融资进展值得关注,但需理性看待。机构分析师指出,股价走势仍需结合市场整体环境、行业政策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综合判断。在行业分化加剧的背景下,具备稳健现金流、聚焦核心城市的房企有望率先突围,而新城控股能否持续维持融资优势并转化为发展动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关注的焦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