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旁的“煤炭变形记”主要是指陕西省榆林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煤炭从传统燃料向多种高附加值化工产品转化的过程。具体如下:煤制乙醇: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开展煤制乙醇技术攻关。2010年启动关键技术攻关,2017年建成全球首套1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2023年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建成投产,每年可节约生物乙醇原料粮150万吨,生产的煤基乙醇产品纯度高达99.8%以上,开辟了煤炭资源清洁利用新途径。煤制烯烃及可降解材料: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布局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世界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装置等,形成“煤头化尾,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条。煤炭经过加工转化为甲醇,进而生产出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编织袋、口罩、农业大棚膜等日常生活用品中,同时PGA可降解材料可用于可降解一次性用品、可吸收缝合线等领域。煤制乙二醇等纺织原料: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的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通过现代煤化工工艺,将煤炭转化为乙二醇,乙二醇是纺织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该项目生产的乙二醇产品大部分供给国内纺织行业厂家。此外,其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探索煤基煤烃和煤基芳烃耦合发展的新路径。
|
|